冬奥竞技,岂止在体育赛场(3)

来源:体育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2-0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在雪蜡车项目与时间赛跑的同时,王飞腾的人造雪团队,正在野外承受最艰苦的考验。 从2019年到2021年,负责研发冰状雪的王飞腾团队,几乎每个冬季都需

在雪蜡车项目与时间赛跑的同时,王飞腾的人造雪团队,正在野外承受最艰苦的考验。

从2019年到2021年,负责研发冰状雪的王飞腾团队,几乎每个冬季都需要坚守在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、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、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场地,进行造雪试验。

对于团队成员而言,试验的另一重含义,是每天在零下30多度的室外连续工作十小时。不过,比起皮肤干裂与寒冷,团队成员更在意的是雪的密度、硬度、含水量指标。

在人造雪团队背后提供支持的,是中国科学院旗下的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。经历了数百次试验后,人造雪团队终于研究出最适合北京冬奥赛场的冰状雪制作方案,并掌握了从造雪、保雪到储雪的全部技术。

“不知雪已深,但觉寒无奈。”这是苏东坡发出的感慨,但在科学和技术的助力下,面对冰雪,不知与无奈已成为过去式,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成果,开始陆续在速滑服、雪蜡车、钢架雪车、压雪机、雪地摩托车、和奥运转播一系列项目中浮现。

科技冬奥全面突围的结果,自然可以通过“智慧+汗水”的公式推导出来,但同一个解的左端,其实可以存在更多方程。

3超车的秘密

2021年9月,新疆乌鲁木齐,21-22赛季中国杯速度滑冰精英联赛打响。

平昌冬奥会男子速滑500米铜牌得主高亭宇,以33秒83的成绩,刷新了他个人保持的全国纪录,这个成绩,也是全世界该项目的历史第三名。

细心的观众,可以在转播镜头中发现一个细节,高亭宇身上的赛服只有黑白两种颜色。

▲高亭宇身穿第七版速滑服进行比赛 (来源:北京服装学院 )

这件貌似单调的衣服,内涵却并不简单。它是刘莉团队最终打造的比赛服,尽管还处在未染色的样衣阶段,但通过两种性能纱线的复合,它同时具备超强韧和超弹两种性质,经过风洞测试,可以将阻力下降超10%。

在这件比赛服背后,包含了近900小时的风洞测试,100多种面料的筛选,以及100%的心血。

同样在风洞中接受“逆风而行”的钢架雪车,完成了十个外形关键点位的优化设计,这使得国产雪车的风阻系数较进口同类雪车最终降低了8%。

对于远在山东的雪蜡车团队,2021年10月27日,注定是难忘的时刻。在经历了11个月的研发后,第一辆国产雪蜡车成功交付。

在这辆展开面积达92.5平方米的雪蜡车上,可以看到中国重汽的黄河牵引车,潍柴动力的氢燃料电池,海尔的空调和空气系统,海信的智能显示屏,车载光伏发电,为运动员检测体质的AI智能体质检测一体机,5G信号传输,VR体验……一位外国记者因此发出感慨——这更像是一个“中国制造能力”的展示平台。

数日之后,完成交付仪式的雪蜡车自北京出发,巡回纵横一万多公里,与国家滑雪队在新疆会合集训。

在新疆,雪蜡车遇到了一场真正的考验。

一场寒潮,令当地气温在11月,便骤降至零下30度。但在车厢之内,从休息的运动员,到工作的打蜡师,都可以身着单衣,与车外分隔成两重世界。也正是在这辆雪蜡车护航下,中国越野滑雪队在随后的FIS积分赛中,一举摘得7金4银4铜。

已经进驻冬奥会崇礼赛区的人造雪团队,正在应用一套自研的储雪创新技术。

赛场的储雪地点,一般选择在比赛雪道附近。按照传统做法,依靠老师傅的“肉眼看、人脑估”的经验模式,很难适用于不同区域。

这成为了储雪堆智能设计系统的研发动力。根据场地的地貌属性,以影响雪堆设计的主要要素和当地的气象条件作为输入参数,能够模拟预测雪堆的形态、质量和雪质(密度、温度、粒径、含水量等)等变化。根据模拟输出结果,能够智能推荐一套无时空域限制的储雪堆最优化设计方案。

如果说,这些“从零到一”的故事,意味着突破。那么,在北京冬奥会上,还有一些“从一到零”的细节,它们不容易被人注意,却有着新的价值和意义。

火炬接力传递,燃成熊熊圣火。但少有人知,和历次盛会不同的是,在阿里云的支持下,由于采用了液冷等0机械制冷技术,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,实现了火炬接力零排放。北京冬奥会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,第一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。

从“一到零”,不仅是新的价值和意义,也是效率与技术的极限。通过阿里云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上的积累,“奥运转播云”得以用0死角极速捕捉奥运精彩时刻,让赛事转播实现电影特效,0时差陪伴全球观众,让全球亿万人与奥运无缝相连。

文章来源:《体育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tyk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206/1004.html



上一篇:冬奥有“泰山”!山东泰山体育“冰雪尖端科技
下一篇:泰山体育冰雪科技助力北京冬奥

体育科技投稿 | 体育科技编辑部| 体育科技版面费 | 体育科技论文发表 | 体育科技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体育科技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